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苏百钧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随“意”赋彩 独出机杅

2013-08-05 11:07:42 来源:南方日报作者:
A-A+

  笔者在去年的一篇水墨画随笔中谈到,广州美术学院作为我国南方培养美术人才的最高学府,内中实在有许多有待挖掘的艺术金矿。

  不久前,广州有媒体在谈到当前美术创作的现状时,声称关、黎辞世之后,岭南画派应该画上句号,可以退出历史舞台而终结。笔者读后一点震惊,为此请教黎老学生、广州美院陈金章教授。他含蓄而自信地笑笑并向笔者推荐说,你可以先去看看苏百钧的花鸟画创作。

  为此,在广州美院的一座宿舍楼里,就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话题,笔者与苏百钧先生做了深谈,还用心地拜读了北京荣宝斋出版社新出版的《苏百钧工笔画集》,得到很大的启发。

  在中国画历史悠久的传统中,作为与写意花鸟画相区别的工笔花鸟画,发展了千百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主要体现在技法的不断圆熟、追求工整典雅的臻善和细腻逼真的极致,等等。但也无可否认,一些工笔花鸟画家承载了太重的传统因袭负担,陈陈相承,从造型、构图到笔法均表现得毫无创意,缺少了独特的灵性和精神。总之是一句话:讲求工而不及意—即只有外在与人似曾相识的僵硬的驱壳,而缺少画家深沉的内心感情的表达和独特的个性诉求。这是缺乏创意的许多工笔花鸟画家的致命缺陷,也是花鸟画自身能否往前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必须突破的门槛。

  苏百钧的作品让我从中看到了这种突破。他的工笔花鸟画,含有宋画的深厚传统,有扎实、准确的造型基本功,有传达和支撑这种造型的笔笔见功力的线条勾勒。那粗糙的树皮,满天星斗般密布的棕果果,数不清有多少网眼的渔网,万千枝条交织的剑花,清流中颗颗晶莹的鹅卵石..线条错综,笔笔到位,心静神往,不急不躁,形艰而工深。这是传统工笔画的独有长处和特色。

  但苏百钧的作品决不是到此为止,不是只求形工而止步。苏百钧的作品,富有生命,内含着一种深邃的精神即画家对物象独有的情感。这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慧眼从生活的原野上发现和感悟到的,它“起于形(物象),发于心,现于墨”,即通过丰富的“工”的笔墨传达给读者。从这一角度出发去解读苏百钧的作品,可以明显地看到“意在笔先”的道理—这里说的“意”,就如同苏百钧在他硕士毕业论文中说的“是工笔花鸟画的灵魂中的理论指导思想”。从他的笔墨中可以感觉到情的深沉和人性化了的自然物象的生命的律动。

  苏百钧作品的这种效果和魅力,并不是运用简单的工笔线条就可以产生。他同时吸收了现代绘画的理念和艺术规律的精髓,精心着色,随“意”赋彩。他的作品,既承传了传统工笔画的细致和严谨,又吸收了现代画研究构图和重视色彩视觉冲击力的要素。苏百钧工笔画的色彩,不论是暖调还是冷调,不论是嫩绿、是金黄、是血色,都是伴着画家诉求的情感和内含的意趣而展开。《棕果果》《绿篱》《绣球》《杨桃》等充满画面的蓝调子,表现出大自然勃发的生机和画家胸襟的开阔:《热风》《夕照》《雨后》《蝶与花》的暖色调和金黄色调,却包藏着画家对奋发向上精神的颂扬。这些作品,着意在某种主色调的渲染中抒发情愫。画家笔下的色彩感觉,多是豪放的、典雅的,但决不是一挥而就,而是在一种意念下的反复铺染和皴擦,显得坚定而谨慎,从而使这些花鸟画显得深沉鲜活而生动,丰富而金贵。

  苏百钧是岭南画派第二代工笔花鸟俊才苏卧农之子。他在父辈的影响下,年轻时临习过大量的宋元大家作品,并吸收了岭南画派重视创意的精髓,加上上个世纪80年代广州美院中国画硕士研究生的深造和培育,使他的整体艺术思想和把握,有了很大的提升,从生活中提炼美的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能深人一步又独出机杼。他的作品的影响,已经从岭南跨过长江—中央美术学院专门上调他到北京任该院国画系教授,主要担任工笔花鸟课。许多大收藏家也在寻找他。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是苏百钧的荣耀,当然也是广州美术学院的荣耀。

  路子正,不浮躁,下苦功,求创新—工笔花鸟画包括它的各种流派,都会发展而不会终结。

2004年2月29日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苏百钧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